紫外交联仪作为一种高效材料改性工具,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、材料科学及工业生产等领域。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紫外光引发分子间的交联反应,从而提升材料的物理性能。以下是紫外交联仪的典型使用方法及操作要点。
一、紫外交联仪的操作流程
1. 样品准备与预处理
在操作前,需将待处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,例如切割成薄片或细丝,以确保紫外光能均匀穿透。若涉及生物材料(如DNA、蛋白质),需根据实验需求添加光敏剂,并确保其均匀分散在样品中。
例如,在核酸研究中,样品通常需经过电泳分离后固定在凝胶或膜上,以便紫外交联。
2. 参数设置
紫外交联仪的核心在于精确控制紫外光的波长、能量和辐照时间。操作时需按以下步骤进行:
按“PRESET”键选择能量模式(Energy),输入目标能量值(如120mJ/cm²)。
设定辐照时间,根据样品厚度和材料特性调整(通常为几秒至数分钟)。
确认参数后,关闭设备门并启动紫外灯。
3. 辐照处理
启动设备后,紫外光会穿透样品引发交联反应。在此过程中,需确保样品放置在曝光室中央,以避免光照不均。设备内置的能量传感器会实时监测辐射值,当达到预设值时自动停止。
值得注意的是,辐照结束后通常会有蜂鸣提示,此时需等待5分钟冷却期再取出样品。

二、紫外交联仪的注意事项
1. 安全防护
紫外光具有高能量,直接暴露可能对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。操作时需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,并确保工作区域无直视光源。
2. 环境与设备检查
使用前需检查设备电源连接是否正常,曝光室门是否完全闭合。若设备长时间未使用,建议先进行空白校准以确保测量精度。
3. 后续处理
辐照完成后,需对样品进行冷却、洗涤或固化处理。例如,在蛋白质分析中,交联后的样品需通过离心或过滤去除未结合物质,再进行荧光检测或电泳分析。
三、紫外交联仪的应用场景
紫外交联仪的应用范围涵盖多个领域:
生物医学:用于DNA/RNA交联固定、蛋白质-抗体结合分析及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。
材料科学:提升聚合物涂层的耐候性、胶粘剂的固化效率及塑料的热稳定性。
工业生产:在3D打印、光固化涂料及环保包装材料中实现快速交联。
总结
紫外交联仪通过精准控制紫外光参数,实现了对材料性能的定向优化。其操作流程涵盖样品预处理、参数设定、辐照处理及后处理等环节,同时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。随着技术进步,紫外交联仪在科研与工业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,成为提升材料性能的关键工具。